结肠小憩室是什么

2025-03-1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结肠小憩室是指结肠壁受到压力增加后,黏膜和黏膜下层通过肌层薄弱处向外突出的囊状结构。它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结构异常,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发展为憩室炎或其他并发症。

1.结肠小憩室的形成机制:结肠小憩室多与长期便秘、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相关。当肠壁长期承受压力时,肌层较薄弱的部位容易发生局部突出,从而形成憩室。这种情况在左侧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最为常见。

2.症状表现:大多数结肠小憩室患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中偶然发现。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如果憩室发生感染或破裂,可引发憩室炎,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多见于左下腹)、发热、恶心甚至便血。

3.流行病学特点:结肠小憩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在5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接近30%-50%。高纤维饮食摄入不足和西方生活方式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亚洲地区相对发病率较低。

4.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钡剂灌肠造影和结肠镜检查。在急性憩室炎的诊断中,CT扫描是首选手段,可明确炎症范围及是否伴有并发症。

5.治疗方式:无症状的结肠小憩室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针对憩室炎,轻症病例可通过口服抗生素和饮食调整缓解,重症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有并发症时则可能需进行手术干预。

预防结肠小憩室的关键在于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以及避免长期便秘等因素。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