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收敛止泻类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减少肠道蠕动,延长内容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代表药物:洛哌丁胺。
常用于功能性腹泻或轻中度急性腹泻,不适用于感染性腹泻。
2.微生态制剂
通过补充有益菌群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缓解因菌群紊乱引起的腹泻。
代表药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酪酸梭菌等。
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轻度肠道菌群失调。
3.吸附保护剂
主要通过吸附肠道内毒素和水分,形成保护性膜,减轻刺激性物质对肠道的伤害。
代表药物:蒙脱石散。
常用于病毒感染性腹泻或由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4.抗生素类药物
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繁殖。
代表药物:诺氟沙星、黄连素等。
必须根据明确的病原学诊断使用,滥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或耐药性。
5.口服补液盐
虽然不直接止泻,但非常重要,用于补充因为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
含成分:葡萄糖、钠盐、钾盐等。
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避免严重脱水并发症。
6.肠道免疫调节剂
用于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病情。
代表药物: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适用范围较窄,多需要医生指导。
针对腹泻用药需考虑病因、病程及个体差异,盲目使用可能掩盖病情甚至加重病因性疾病。出现伴随高热、明显脱水、黏液脓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