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刺激多巴胺分泌
辣味中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素,它会刺激口腔内的神经感受器,引发轻微的痛觉,进而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让人感觉愉悦的物质,因此吃辣能够带来快感。有些人对这种“奖励机制”比较敏感,就容易产生对辣味的偏好。
2.促进代谢需求
辣椒素具有一定的促代谢作用,可以增加体温,促进汗液分泌。一些人在天气寒冷时或者体温偏低时,会自然地倾向于选择辛辣食物,以达到保暖和提升能量消耗的效果。
3.地域和饮食习惯的影响
长期生活在以辛辣食物为主的地区,例如四川、湖南等地的人群,大多会形成对辣味的耐受性甚至依赖性。这种偏好很可能源于文化环境的熏陶以及味觉习惯的养成。
4.可能关联情绪调节
吃辣能够模拟一种“轻微疼痛”的刺激体验,这种感觉可以转移对压力或紧张情绪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情绪安抚作用。一些人在感到焦虑、疲劳时,会倾向于选择辛辣食物作为缓解方式。
5.潜在微量元素缺乏
有研究表明,体内锌、铁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味觉敏感度下降,促使人们青睐味道更重、更刺激的食品。但这仅是可能因素之一,并非每个常想吃辣的人都存在此问题。
6.基因差异
科学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辣椒素的敏感程度受遗传因素影响。某些基因型的人对辣味比较耐受,甚至会主动追求这种刺激体验。
针对这一现象,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如消化不良、胃痛,应适当减少辣味食物摄入并就医检查。饮食应尽量均衡,避免长期过量食用辛辣食品,以免对胃肠功能造成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