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不良:饮食中高脂肪、高糖分的摄入可能导致大便质地松散并呈黏稠状态,类似巧克力酱。此类情况下,大便通常伴有恶臭,并可能出现腹胀或轻度腹痛。
2.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可能引起急性腹泻,导致大便稀薄且呈深棕色,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感染会引发类似表现。
3.胆汁分泌异常:胆汁是影响大便颜色的重要物质。如果由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疾病导致胆汁分泌减少或阻断,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深,质地偏软。
4.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也可能造成此类改变,通常还伴有体重减轻、乏力或长期腹泻等表现。
5.使用某些药物或补充剂:铁剂、铋制剂、止泻药等可能使大便颜色加深,同时使其变得较为黏稠。
6.胃肠道出血:上消化道的小量出血在消化过程中会被胆汁氧化,使大便呈深棕色至黑褐色,同时质地较软。需要警惕是否伴随头晕、乏力或贫血。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时间长、频率高,或伴随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