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容容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妇科
1.定义
卵巢功能减退指的是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月经周期紊乱、排卵减少或停经等表现。其特点是功能减弱但未完全丧失,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能恢复正常。
卵巢早衰是一种病理性状态,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表现为停经、高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低雌激素水平。其本质是卵巢储备功能耗竭,一般难以逆转。
2.发病年龄
卵巢功能减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5岁以上的女性,是卵巢老化的早期信号。
卵巢早衰通常发生于40岁之前,属于非自然的提前衰老,且与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某些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
3.症状及体征
卵巢功能减退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不规则排卵等,部分患者出现潮热、失眠等轻微围绝经期表现,但并不完全停经。
卵巢早衰的典型表现为闭经或稀发月经,同时伴随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情绪波动等。
4.激素水平及诊断
卵巢功能减退时,促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对年龄有一定升高,但一般维持在正常范围,而抗缪勒管激素下降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受损。
卵巢早衰患者的FSH水平显著升高(>25IU/L),雌激素水平下降(<50pg/ml),AMH接近检测下限,常被认为是卵巢功能彻底衰竭的标志。
5.可逆性及处理方式
卵巢功能减退属于可逆性疾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调节或激素补充治疗,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生育能力。
卵巢早衰通常不可逆,但通过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改善症状,并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两者虽有一定联系,但存在本质差异,需明确区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