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弱视的定义与特点
弱视是指在眼部结构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即使配戴合适的眼镜,矫正视力仍未达到同龄正常水平的一种常见儿童眼病。其主要成因包括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通常发生于视觉发育关键期(出生至8岁左右),如果在这个阶段未能及时干预治疗,弱视可能会伴随终身。弱视患者通常有一定的视力,但质量较差,可能难以分辨细节。
2.失视的定义与特点
失视是指视觉功能完全丧失,即患眼不能感知任何光线或物体信息。它可由严重的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等)或中枢神经损伤引起。失视的特点是无法通过任何矫正手段恢复视觉。
3.弱视与失视的区别
(1)生理基础:弱视的眼部结构大多正常,只是大脑视觉中枢未能正常发育;失视则可能涉及眼部、视路或大脑视觉中枢的严重病变。
(2)视力水平:弱视患者通常有一定的视力,而失视患者完全丧失视觉。
(3)可逆性:弱视若在幼年及时治疗,部分患者的视力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失视通常不可逆。
对于先天性单眼弱视,应及早发现和干预,如佩戴矫正眼镜、遮盖疗法或视功能训练,否则可能错过视觉发育的黄金时期,导致永久性视力低下。同时,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避免其他并发症对视力造成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