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麦花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皮肤科
1.病因与传播途径: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但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输血等途径感染。
2.皮疹特征:
梅毒疹常常呈现为对称性红色或棕红色斑丘疹,直径约为0.5厘米。
这些皮疹通常不痛不痒,可以出现在手掌、足底、躯干和四肢等多个部位。
有时,皮疹可能会呈鳞屑状脱落,并且可以自行消退,但这并不意味着梅毒已经治愈。
3.其他症状:
除了皮疹外,二期梅毒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喉咙痛、淋巴结肿大等系统性症状。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扁平湿疣,这些损害通常出现在潮湿部位,如生殖器和肛门周围。
4.诊断与治疗:
确诊梅毒需要进行血清学检测,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测试。
标准治疗方法为抗生素治疗,最常用的是长效青霉素,每周一次,连续数周。
5.预防措施: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
例行性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感染者应告知其性伴侣,共同接受检查和治疗。
梅毒疹的存在提示梅毒处于二期,此阶段尽管症状显著但仍具有高度传染性。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进一步的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