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致死率:
狂犬病:几乎100%的致死率。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患者几乎无望存活。
埃博拉:致死率为25%到90%,具体取决于病毒株类型和医疗条件。
2.传播途径:
狂犬病:主要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不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埃博拉: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传播,包括血液、汗液等,使其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较高。
3.潜伏期:
狂犬病:通常为1到3个月,个别情况下可以长达一年,这使得早期预防和接种疫苗成为关键。
埃博拉:潜伏期为2到21天,症状出现相对较快,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隔离。
4.预防和治疗:
狂犬病:有效的预防手段包括在被咬后立即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注射。一旦症状出现,治疗极为困难。
埃博拉: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支持性治疗和早期医疗干预可以提高生存率。疫苗接种正在某些地区推广以控制疫情。
5.流行区域:
狂犬病:全球范围内发生,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埃博拉:主要发生在非洲中西部地区。
狂犬病由于其极高的致死率,一旦发病便难以治愈,因此在个体层面上相对更为严重。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流行区域需格外注意保护,以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