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太冲穴是肝经的重要腧穴,有助于疏通肝气、降肝火。研究显示,按压或针刺此穴位能够有效改善因肝火旺盛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2.行间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部前方。行间穴为肝经荥穴,具有清泻肝火的作用,对于因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红、口苦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3.期门穴: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乳头直下。期门穴是肝经募穴,通过按摩或针刺可以舒肝理气、减轻肝郁气滞所致的不适。
4.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为胆经合穴,与肝经相表里,常用于疏肝利胆、降肝火,尤其适用于肝胆湿热引发的胁肋胀痛。
在使用这些穴位进行自我调节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得个性化指导,以确保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