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2024-12-20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水平,导致皮肤和粘膜出现出血现象。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调理。

1.气不摄血型:主要表现为身体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以及皮肤紫癜或瘀斑。此类型多由于脾胃虚弱不能统摄血液所致。中医常用益气摄血的方法,如补中益气汤加减,以黄芪、党参、白术等药材为主,帮助提高机体气血水平,增强脾胃功能。

2.血热妄行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以及皮下出现较鲜红的紫癜。多因内热扰动血分,使血液循行不畅。中医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方剂如犀角地黄汤加减,可选用生地、赤芍、丹皮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中药。

3.阴虚火旺型:患者常见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同时伴有皮肤紫癜。由于阴虚火旺,灼伤血络。中医治疗以养阴清热为原则,如六味地黄丸加减,药材包括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等,旨在滋阴降火,固本止血。

4.脾肾阳虚型: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淡胖、脉沉细,并伴有紫癜。病因多与脾肾阳气不足有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治以温补脾肾,健运阳气为主,可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用附子、肉桂、熟地等药材来温补阳气,改善症状。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具体症状及体质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疗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定期随访医疗专业人员,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计划。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