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发病机制: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肌肉收缩信号传导受阻。
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是由于运动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性或死亡,导致控制骨骼肌的信号无法正常传递。
2.症状表现: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和疲劳,尤其是在眼睛周围、面部、喉部和四肢。症状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症状则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即肌肉不由自主的跳动)以及反射增强。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3.诊断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常通过血液检测特定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还可以通过电刺激试验观察肌肉反应,以及使用新斯的明测试药物来确定诊断。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试,并排除其他可能原因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4.治疗方法: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主要包括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溴吡斯的明,提高神经信号传递效果,此外还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或手术切除胸腺以减轻免疫攻击。
运动神经元疾病目前没有治愈方法,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包括使用利鲁唑延缓疾病进展,物理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重症肌无力和运动神经元疾病有着明显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诊断与治疗,以确保最大程度的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