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评估和准备:需要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X光检查以了解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在此基础上,决定手法复位的可行性,并准备所需器具如绷带或夹板。
2.止痛和放松:复位前,通常需要使用镇痛药物,以减少患者不适并放松肌肉,这对于手法复位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3.牵引和对抗牵引:在助手的协助下,医生将患者的前臂进行牵引,同时稳住上臂以提供对抗牵引力。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拉开骨折断端,为随后的复位做好准备。
4.复位动作:导向性地施加外力,通过伸展、屈曲等动作,将骨折处的桡骨重新对位。在明确的解剖标志下,逐步调整骨头的角度和轴线,直至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5.固定:确认复位成功后,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患肢,以维持复位后的稳定状态。固定时需注意掌握适当的长度和紧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复查和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对位及固定情况。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愈合进展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手法复位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操作,需要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