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率与人口学特征:大约全球范围内1%-2%的人口患有双相情感障碍。通常在年轻成年人时期首次发作,平均起始年龄为20岁左右。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患病率大致相等。
2.症状表现:
狂躁发作:患者可能表现出异常高的自信心、谈话增多、思维奔逸、减少睡眠需求、行为冲动等症状,有时伴随易怒。
抑郁发作:这包括持续的悲伤、兴趣丧失、食欲变化、睡眠障碍、疲惫感以及潜在的自伤或自杀念头。
3.诊断与评估:
诊断通常依赖于详细的病史和精神状态评估。
量表如躁狂/抑郁自评量表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的医学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诊断过程的一部分。
4.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包括情绪稳定剂(如锂盐)、抗癫痫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管理病情。
家庭和社会支持在长期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5.病因:
虽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被认为起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压力事件和生物化学失衡可能诱导或加重此疾病。
通过上述信息可知,双相情感障碍需要综合的医务和心理支持,其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关注情绪变化和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病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