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出汗是人体散热和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当体温升高时,人体通过出汗蒸发散热,以降低过高的体温。轻微的出汗不必过于担忧,但需关注持续性大量出汗。
2.及时更换湿衣物。出汗后衣物可能被汗液浸透,若不及时更换干燥衣物,会导致皮肤受凉,加重感冒或诱发其他并发症。建议准备柔软、吸汗且透气的衣物。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汗液蒸发会带走热量,但如果在直吹冷风或空调环境中,容易引起寒冷刺激,导致体温波动或感冒加重。
4.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出汗会导致体内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能引起脱水及相关不适,如头晕、乏力等。建议喝温水或淡盐水,也可选择饮用含电解质的补水液。
5.避免捂汗。在发烧时通过多穿衣物或盖厚被子“逼汗”是错误的做法。这可能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增加心脏和肺部负担,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6.持续监测体温。发现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烧药进行干预。如出汗后体温仍未下降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头痛剧烈、意识模糊、皮疹等),应尽快就医。
7.注意饮食清淡。感冒发烧期间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加速康复。
合理处理出汗现象可以缓解不适,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