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环境
不良的睡眠环境会干扰深度睡眠,比如卧室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较大,以及光线过强等问题。有数据显示,适宜的睡眠环境应该保持18℃-22℃的温度,光线尽可能昏暗,并减少外界噪音刺激。
2.心理健康因素
焦虑和压力是导致睡眠浅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中,有50%-70%的人可能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易醒的人常伴随入睡困难或反复苏醒,这与焦虑相关的神经递质分泌失衡密切相关。
3.生理疾病因素
一些身体状况也会造成睡眠质量下降。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使基础代谢率升高,从而导致难以入睡或睡觉易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使人在夜间频繁因缺氧而醒来。夜尿增多、胃食管反流等问题也会影响夜间休息。
4.生活习惯
长期不规律的作息,如熬夜、睡前使用电子设备、饮用咖啡或浓茶,会破坏正常的昼夜节律。研究指出,睡前两小时内使用蓝光屏幕会降低褪黑素分泌,延迟入睡时间并降低睡眠深度。
改善这种情况可从调整作息、优化睡眠环境、放松身心以及治疗潜在疾病入手。如情况持续加重,可寻求专业医生评估可能的病因并给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