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补救学生阳光型抑郁症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阳光型抑郁症是一种外表看似积极开朗、内心却饱受抑郁情绪困扰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群体的阳光型抑郁症,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关键,通过心理支持、行为调整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1.识别症状

学生阳光型抑郁症常表现为内外反差明显:

(1)在学校或社交场合表现得活跃而乐观,但私下感到情绪低落、无助甚至绝望。

(2)白天精神状态看似正常,但夜晚容易失眠或因过度思虑而难以入睡。

(3)学习效率下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同时可能伴随疲劳感和身体不适,如头痛或胃肠道问题。

2.心理干预措施

(1)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情感,避免压抑内心感受,可通过与值得信赖的人交流来释放压力。

(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负面情绪,纠正自我评价偏差。

(3)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方式,如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以减轻心理负担。

3.调整生活习惯

(1)规律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避免熬夜。

(2)合理安排学习任务,设置短期且可实现的目标,逐步恢复成就感。

(3)参与适量的体育活动,例如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大脑释放“愉悦激素”——内啡肽。

4.学校和家庭的支持

(1)学校应营造包容、关怀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及时发现学生异常情绪。

(2)家长应给予支持与陪伴,避免过度施压或批评,多倾听孩子的诉求并关注其心理变化。

5.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在症状严重且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由专业医生评估后使用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需严格遵医嘱,不自行购药或停药。

阳光型抑郁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专业力量的共同介入,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