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认识情绪来源
观察情绪的发生,了解暴躁情绪往往与压力、疲劳、饥饿或其他负面因素相关。例如,研究显示,长期高压环境下,人体皮质醇水平升高会引发情绪波动,应及时识别这些诱因。
2.调整呼吸和身体放松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每次吸气持续4秒,屏住呼吸4秒,再用6秒慢慢呼出,重复3-5分钟,可以降低心率,缓解神经紧张。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如从脚趾到头部逐一绷紧并放松肌肉,也有助于释放身体内部压力。
3.规律作息与饮食
每晚保证7-9小时的优质睡眠可显著改善情绪稳定性。避免摄入过多咖啡因或含糖食物,因为这类物质在短时间内可能提升能量,但随后容易导致疲惫和心情不稳。增加富含镁、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菠菜、坚果,有助于调节情绪。
4.培养健康的应对方式
有规律的运动,例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并改善情绪。同时,听音乐、读书或写日记也可以转移注意力,帮助大脑从负面情绪中抽离。
5.与人交流与心理疏导
倾诉情绪是有效缓解精神压力的一种形式。亲密朋友或家人的支持能够增强心理弹性。如果情绪波动频繁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咨询心理医生以获取专业指导。
6.避免触发条件
主动避开已知会引发暴躁情绪的场景,例如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或与引发争吵的人接触。在无法完全避免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短暂离开现场,待平静后重新面对问题。
持续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通过上述方法进行积极调整,是减少暴躁情绪并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