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改善作息时间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改善作息时间的关键在于建立规律的生物钟、保证充足睡眠和避免干扰因素。

1.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上床休息并起床,即使是周末也尽量保持一致。研究表明,成年人通常需要7-9小时的睡眠,而每晚睡眠时间不应少于6小时或超过10小时。当身体形成固定的节律之后,入睡和清醒会更加自然。

2.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时的环境对作息影响重大。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建议16-20℃)。床垫和枕头要舒适并支持良好的睡姿。还需避免蓝光源,如手机、电脑及电视屏幕,在睡前1-2小时停止使用相关设备。

3.制定睡前放松习惯

睡前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活动帮助进入睡眠状态,例如阅读书籍、冥想、听轻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练习。这些活动能够降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促进褪黑素分泌,从而缩短入睡所需时间。

4.调整日间活动

白天的光照对于调节昼夜节律至关重要。早晨起床后尽快接触自然光,每天至少晒太阳30分钟。如果白天较长时间久坐,建议增加运动量,尤其是有氧运动,但避免睡前两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锻炼。

5.注意饮食和咖啡因摄入

避免在晚上摄入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品,因为它们可能延迟入睡或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前2小时内避免大餐,以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睡眠。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午睡建议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不宜超过1小时,并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避免干扰到晚上的睡眠需求。

持续实践上述方法将有助于逐渐改善作息规律,同时也有益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