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鉴定心理疾病

2025-04-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心理疾病的识别和鉴定需要结合症状表现、持续时间以及对生活功能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早期发现并接受专业帮助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1.症状表现:心理疾病通常有一系列显著的情绪、思维或行为改变。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长期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焦虑症患者常有过度担心、紧张及恐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注意观察异常情绪是否超过正常范围,例如悲伤超过两周或持续的强烈恐惧难以控制。

2.持续时间:心理疾病的诊断要求症状在一定时间内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通常要求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重度抑郁发作通常需持续2周以上。短暂的不良情绪可能是正常反应,但长时间无法缓解则提示可能存在问题。

3.功能受损:心理疾病往往对个人的社交、学习、工作等多个方面造成显著影响。例如,一名患者因严重焦虑而无法专注于工作任务,导致绩效下降;另一名患者因精神病性症状与家人发生冲突,破坏了社会关系。如果症状严重干扰正常生活,需特别重视。

4.专业评估工具:通过临床量表和问卷,如PHQ-9测评抑郁程度、GAD-7用于筛查焦虑水平等,可以初步了解心理状态。这些量表通常由专业人员指导使用,结果仅作为参考。

5.医学排查:某些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脑部肿瘤等,也可能引起类似心理疾病的症状。常规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一部分,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

6.家庭与发展史:许多心理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及童年经历密切相关。例如,研究表明,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普通人高6-10倍;童年创伤经历也会增加罹患PTSD的概率。医生在问诊中会仔细询问相关背景信息。

如果怀疑存在心理疾病,应及早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便进行详细的诊断与治疗规划。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