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养成规律作息
保持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应避免过度赖床,帮助生物钟稳定。成年人通常需要每天7-9小时的睡眠,同时睡前避免接触电子屏幕,减少蓝光刺激。
2.运动锻炼
适量的有氧运动能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每周建议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快走、跑步或游泳。同时,瑜伽和太极也对放松身心有益。
3.均衡饮食
摄取富含色氨酸、维生素B族、镁和Omega-3脂肪酸的食品,如深海鱼类、全谷物、香蕉、坚果、菠菜等。这些营养成分参与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合成,对调节情绪和提高睡眠质量有积极作用。
4.呼吸与放松训练
深呼吸练习或冥想可以降低身体的紧张状态。例如,可以尝试腹式呼吸,每次吸气时让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腹部缓慢收回,每次持续5-10分钟。
5.建立支持系统
与家人、朋友保持沟通,表达内心感受。社会支持不仅能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还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6.设立小目标
把日常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小步骤,从完成简单的事情入手,比如整理房间或出门散步,通过逐步实现小目标恢复掌控感。
7.限制咖啡因与酒精摄入
咖啡因可能加重焦虑,而酒精虽然短期内似乎能帮助入睡,但会破坏睡眠的深度和质量。建议下午以后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也不要用酒精助眠。
8.记录并反思情绪
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和影响情绪的事件,有助于发现触发焦虑或抑郁的模式,并学会更好地处理类似情境。
9.学习心理调适技巧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思维矫正方法可以尝试应用。例如,当产生负面想法时,主动分析它是否符合逻辑,并用积极的视角替代原有思维。
自我调节需要时间,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超过两周,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以获取进一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