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身体的生物节律
人体的昼夜节律调控着睡眠-觉醒周期,受到脑内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的影响。当环境变得安静或光线较暗时,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会让人产生困意。人体在清晨和下午之间的时间段可能会自然下降注意力,这是生物钟特性导致的。
2.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睡眠
成年人通常需要6-8小时不间断的深度睡眠以恢复精力。如果存在熬夜、作息紊乱或睡眠障碍,例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可能导致白天大脑无法获得充分休息,从而更容易在安静时犯困。
3.过度疲劳或压力
长期的工作或学习压力可能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一旦放松下来,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身体会迅速进入修复状态,表现为疲倦和昏昏欲睡。
4.低血糖或能量代谢不足
血糖水平过低可能引起大脑供能不足,尤其是餐后几个小时或未进食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饮食结构不均衡也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5.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或缺乏规律运动可能降低新陈代谢率,使得身体对能量的使用效率降低,导致容易犯困。适量运动可以提升体内血氧含量和能量供应能力,改善疲劳感。
6.潜在疾病因素
某些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白天嗜睡,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抑郁症、贫血、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如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应考虑复杂性病因。
7.心理作用和条件反射
对于一些人来说,经过长期习惯建立,安静下来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放松,这种情况下大脑也可能快速切换到休息模式。
如果上述情况严重影响生活,需要寻求专业医生评估是否存在疾病或生理失调,并调整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