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理性因素:通常情况下,人体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导致心率下降,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自然降低。正常人在夜间的平均血压比白天低10%到20%。
2.药物影响:服用降压药的人群中,某些药物具有长效作用,在夜间仍持续降低血压。这包括但不限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些疾病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例如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这可能导致夜间血压过度下降。
4.其他疾病:一些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也可能导致夜间血压偏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肾功能受损,可能无法有效排除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这也会影响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
夜间血压偏低尽管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过度下降则可能伴随健康风险,如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如果存在明显的夜间低血压症状或相关不适,应咨询专业医生以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