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监测和复查:首先确认血压升高的程度,持续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2.寻找原因:
术中疼痛:可能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需要确保麻醉深度足够。
体液不足或过多:通过评估液体输入和尿量观察是否存在异常。
药物因素:检查术前用药史,如有未停用的升压药物,需确认其作用。
术中出血或其他并发症:通过观察手术区域及综合评估寻找相关并发症。
3.处理措施:
麻醉调整:适当加深麻醉或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疼痛。
药物干预:使用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液体管理:调整输液速度和类型,避免极端状况。
控制其他诱因:如体温管理,避免低温或高温状态。
4.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继续监测血压变化,确保患者恢复正常。
通过精准诊断和快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术中血压升高带来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