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表面微结构变化
胃早癌区域的表面微结构会表现出异常:
正常的胃粘膜表面具有规则的腺窝开口或小凹分布,而早期癌变区域可能显示不规则、小凹结构消失或融合。
癌变区域可能出现边界清晰的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2.黏膜微血管形态异常
放大内镜结合染色技术(如窄带成像)可以观察到胃早癌部位微血管的特殊改变:
正常胃粘膜的微血管分布均匀,而早癌区域的血管呈现不规则、膨胀或紊乱。
血管可能显示异常增粗或形成新生血管网。
3.病灶边界清晰可见
利用放大内镜,胃早癌的病灶边界通常更加明显,可以观察到病灶与周围组织间的过渡区。
染色后,病灶范围内的颜色较深或呈现特定的反应模式。
病灶的边界清晰性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4.特定染色反应
一些辅助技术如靛胭脂染色、醋酸染色等能够强化病灶部位的表现:
靛胭脂染色能够突出胃粘膜的不规则纹理,显示异常小凹或腺管结构。
醋酸染色使正常胃粘膜短暂变白,而病灶位置因吸收不同而对比显著。
5.增高的诊断准确率
研究显示,利用放大内镜检查胃早癌时,诊断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常规内镜。
放大内镜在胃早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高危人群中常规应用以便实现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