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物钟影响着血压的变化。一般来说,血压在清晨达到最高峰,然后在白天逐渐降低,在夜间进一步下降。这种变化与褪黑素的分泌相关,褪黑素有助于促进血压下降。
2.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在睡眠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弱,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变得更加活跃。这导致心率减慢、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降低。
3.激素水平变化:夜间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血压。例如,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分泌在夜间减少,这有助于血压的下降。另外,一氧化氮的释放增加,促使血管舒张,进而降低血压。
4.身体休息状态:当处于深度睡眠时,身体代谢率下降,全身肌肉放松,心脏输出减少,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血压下降。
5.体液动态调整:由于重力改变,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增多,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从而稳定血压。
高血压在睡眠过程中自然降低是由生理节律、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激素水平变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不建议通过外部干预来打破这种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