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定义和机制:窦性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导致的,其特征是心脏跳动速度的改变,通常在吸气时心率加快,而在呼气时心率减慢。这种变化过程称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常见类型和表现: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常见,多见于健康的青少年和儿童。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可能与某些病理因素相关,如药物影响、电解质失衡或其他心脏问题。
3.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心率不规则的波形。
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可用于进一步观察心脏活动情况。
4.治疗和管理:
大多数情况下,窦性心律失常无需治疗,因为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怀疑有病理原因,需要针对潜在疾病进行评估和处理。
窦性心律失常通常无害,尤其在年轻人中,属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如头晕、胸痛或心悸,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心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