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脾虚、气滞、血瘀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脾虚湿盛型,常用健脾利湿法;对于气滞血瘀型,常用活血化瘀法。
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茵陈蒿汤、柴胡疏肝散等。这些方剂能够调节肝脏功能,减轻肝纤维化进程。
2.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缓解肝硬化患者的腹胀、乏力、黄疸等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等,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一般需要连续治疗数月才能见效。
3.中药治疗:
中药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丹参、川芎、当归、白术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健脾益气的功效。
研究表明,使用中药治疗肝硬化能够明显降低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指标,延缓疾病进展。
中医治疗肝硬化强调整体调理、长期坚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也需注意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增强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