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循环血量是什么意思

2024-10-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有效循环血量指的是体内能够有效参与血液循环的血液总量,维持身体各器官和组织正常功能所需的血容量。它与心脏泵出量、血管的容量和全身代谢状态密切相关。

1.有效循环血量是一个动态平衡:

正常成人的平均血容量约占体重的7-8%,即约4.5-5.6升。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大约有65-70%的血液储存在静脉系统中,30-35%分布在动脉系统及微循环中,这些血液可随时调配以应对机体需求变化。

2.各种因素影响有效循环血量:

血容量:失血、脱水或大量输液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总血容量,从而影响有效循环血量。

心功能:心脏收缩力减弱(如心力衰竭)会导致泵出量减少,影响有效循环血量。

血管容积:血管扩张或收缩会改变血管的容量。例如,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血管扩张,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暂时减少。

代谢需求:高代谢状态(如发热、运动)会增加组织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从而需要更多的循环血量来满足这些需求。

3.临床表现和测量:

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时,可能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皮肤苍白、尿量减少等症状。

医疗上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等指标间接评估有效循环血量,但具体判断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保持有效循环血量对于维持生命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了解并监测该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潜在的健康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