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炎症:感染是引起下颌肿物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牙周炎或牙根尖周炎。这类感染往往伴随疼痛、发热,并可能导致淋巴结肿大。抗生素和局部清创常用于治疗此类情况。
2.良性肿瘤:一些良性肿瘤,如腺瘤、神经鞘瘤等,也可导致下颌部位出现肿物。这些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楚,不易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往往是首选治疗方法。
3.恶性肿瘤:下颌部也可能出现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骨肉瘤等。此类肿瘤生长迅速,常伴有溃疡、疼痛及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如手术、放疗、化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4.囊肿:口腔内的囊肿,如牙源性囊肿、黏液囊肿等,也可以在下颌部形成肿物。这些囊肿一般为无痛性,边界清晰。手术切除或囊肿引流为主要治疗手段。
5.外伤:下颌部受到外力撞击或其他形式的创伤也可能导致肿胀。这类肿胀一般会伴随疼痛、淤血甚至功能障碍。冷敷、止痛药物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复位是常见的处理方法。
鉴于下颌肿物的成因复杂,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尽早就诊,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确诊。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有助于防止并发症和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