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症状表现:
脱出的组织:在排便时或者用力时,可见到粉红色或红色的肠黏膜从肛门突出,严重时甚至可自行脱出而无法回纳。
不适症状:患者常感到肛门部位有异物感、坠胀感,有时会伴随疼痛或出血。
排便困难:由于直肠脱垂,排便过程可能变得困难,还可出现便秘或大便失禁。
2.分类:
完全性脱垂:整个直肠壁从肛门脱出,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
部分性脱垂:仅直肠黏膜脱出,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
3.原因和危险因素:
慢性便秘:长期便秘导致反复用力排便,增加肛门周围肌肉压力。
年龄因素:老年人的盆底肌肉逐渐变弱,支持能力下降。
其他疾病:如慢性腹泻、痔疮等,也可能增加脱肛风险。
治疗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高纤维饮食缓解便秘、避免长时间久坐、局部护理等;手术治疗在严重病例中则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日常生活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用力排便,加强盆底肌肉锻炼,以预防和减少脱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