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胆固醇药物有哪些

2024-10-2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病情分析:降低胆固醇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药物、胆汁酸结合树脂、烟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以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他汀类药物:

代表药物: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肝脏内的胆固醇合成,从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效果:可将LDL-C降低20-60%,同时具有一定的抗炎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2.胆汁酸结合树脂:

代表药物: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等。

作用机制:通过在肠道内与胆汁酸结合,阻止其在肠道的再吸收,促进肝脏使用更多的胆固醇生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效果:可将LDL-C降低10-20%,但可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3.烟酸类药物:

代表药物:烟酸、烟酸缓释片等。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减少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从而减少肝脏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最终降低LDL-C。

效果:可降低LDL-C5-25%,增加HDL-C15-35%,并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

4.纤维酸类药物:

代表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作用机制: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通过多途径调节脂质代谢,降低VLDL及LDL-C,同时增加HDL-C。

效果:降低LDL-C5-20%,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并可增加HDL-C。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代表药物:依折麦布。

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进入血液循环的胆固醇量,从而降低LDL-C。

效果:单独使用时可降低LDL-C18-25%,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不同类别的降低胆固醇药物各有特点,应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差异及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等指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