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阴水:
1.阴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局部或者全身浮肿,尤其在下肢较为明显。患者常伴有四肢冰冷、尿少色淡等症状。
2.阴水多由寒湿困脾、阳气不足导致。寒湿之邪滞留于体内,阻碍水液代谢,使得水液积聚成水肿。
3.治疗阴水时应着重温阳散寒、利水消肿。常用药物包括附子、干姜、桂枝等温补阳气的药物,以及茯苓、猪苓等利水渗湿的药物。
2.阳水:
1.阳水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全身浮肿,尤以上半身为甚,伴随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症状。
2.阳水多由热毒壅盛、水湿互结所致。热邪侵袭体内,迫使水液外泄,形成水肿。
3.治疗阳水时应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黄连、黄柏、栀子等清热解毒的药物,以及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的药物。
对于阴水和阳水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不能一概而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寒湿侵袭,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预防水湿停滞引发的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