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临床表现:周围神经病通常表现为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肌无力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根据受累神经纤维的不同,可分为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炎、单侧或多灶性神经病等类型。例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见于双下肢对称性感觉异常,而吉兰-巴雷综合征则以急性起病、对称性肢体无力为特征。
2.病史:详细询问病史能够提供重要线索,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史、药物使用史和职业接触史等。例如,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酒精性神经病,长期使用某些抗生素如金霉素可能引起药物性神经病,接触重金属如铅也能导致神经损伤。
3.体格检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异常体征,如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深浅感觉丧失和异常的腱反射等。触诊和叩诊可以评估神经走行区域的疼痛或压痛情况,这对于判断神经受累部位非常重要。
4.辅助检查:
a.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生化全项、甲状腺功能、糖尿病筛查、维生素B12水平等检测,有助于排除代谢性、营养性或内分泌疾病。
b.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可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鉴别是否存在轴突病变或脱髓鞘病变。
c.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发现结构性病变和压迫性病因,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等。
d.神经活检:在无法明确诊断时,通过取患病神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神经纤维的病理变化。
周围神经病的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上述各个方面的信息,以便准确判断病因和病程,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注意及时就医,避免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