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大椎穴
位置:位于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效果: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按摩之后可以帮助缓解头颈疼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按摩方法:可用拇指的指腹进行按揉,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2-3分钟。
2、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效果:具有宣泄气中之热,疏风散表,宣通气血的功效,可帮助身体自然地降低体温,达到退热效果。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该穴位,力度适中,每次按摩几分钟。
3、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效果:具有祛外风、清利头目的作用,可帮助缓解发热、鼻塞、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不适。
按摩方法:张开双手,用两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到风池穴处,其余的手指紧贴着枕后部,用力按揉风池穴,有明显的酸胀感为宜。
4、曲池穴
位置:位于胳膊肘横纹尽头凹陷的地方。
效果:具有散风止痒、清热消肿、疏通经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炎症等引起的发热。
按摩方法:以指腹按压或者是敲打1~3分钟,次数不限。
5、十宣穴
位置:位于手食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的穴位。
效果:用于治疗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引起的高热,同时能够缓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压、手指麻木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力按压该穴位,或者采用针刺放血的方法。
如果发烧症状严重,体温持续升高,建议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