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是怎么回事

2024-09-2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抽搐是一种由肌肉不自主收缩所引起的身体运动,通常由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活动导致。

1.原因:

癫痫:大约70%的癫痫患者会经历不同类型的抽搐。这种疾病是由于脑电活动异常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患。

高热:儿童在高烧时可能会出现高热惊厥,大约2%至5%的儿童在3个月至5岁之间有过高热惊厥的经历。

低血糖:低血糖可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引发抽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作时更易发生此症状。

中毒:某些药物或毒素(如酒精、毒品)中毒也可能会引起抽搐。药物过量或误用常见于12%至16%的急诊病例中。

脑部感染:如脑膜炎和脑炎等感染性疾病可直接影响脑组织,进而引发抽搐。

脑损伤或肿瘤:包括头部创伤、脑内出血或者脑内肿瘤等,均能通过破坏正常脑功能导致抽搐。

2.症状:

部分性抽搐:涉及身体单侧或特定肌肉群,患者可保持意识清醒。发作过程中,约60%为这种类型。

全身性抽搐:全身肌肉都参与,丧失意识,如大发作。此类发作约占所有抽搐事件的40%。

3.处理方式:

及时就医:抽搐是严重的症状,需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防止意外:应将患者放置在安全位置,避免跌倒、水淹或被坚硬物体碰撞。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癫痫药物来避免再次发作。还会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治疗,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血糖控制方案。

4.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光线强烈、声音嘈杂的环境可能诱发抽搐,应尽量避免。

保持规律生活:疲劳、压力、睡眠不足等容易诱发抽搐,需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检查:特别是已经确诊相关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认识到抽搐不仅仅是简单的肌肉痉挛,而是可能与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有关,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症状非常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