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凹陷处)
功效:滋阴润燥、补肾益精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虚热、咽干、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
2.中脘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处)
功效:调理脾胃、和中降逆
临床应用:常用于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胀等症状
3.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处)
功效:健脾补肾、滋阴利湿
临床应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腹泻、水肿、不孕不育等症状
这些穴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等方式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滋阴润燥的效果。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