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定义及原因: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内耳半规管中的钙质结晶(耳石)脱落并游入半规管引起的疾病。
这些耳石异常移动,会对内耳的平衡感受器产生不正常的刺激,从而引发短暂的眩晕。
2.症状:
晕眩:常在特定头部位置变化时(如躺下、翻身或抬头)突然发生,持续几秒钟到一分钟。
恶心:晕眩严重时,可能伴随恶心甚至呕吐。
平衡障碍:虽然大多数时间内感觉正常,但在某些具体动作中会有显著的平衡问题。
3.诊断:
Dix-Hallpike试验:常用来诱发和确认BPPV,通过快速改变患者的头部姿势,引出典型的眩晕和眼球震颤反应。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和其他前庭功能评估,以排除其它平衡系统疾病。
4.治疗:
手法复位:例如Epley手法,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部运动,让脱落的耳石回到原位,解除眩晕症状。
药物治疗:症状较重者可使用抗晕药物,如苯海拉明等以缓解症状,但一般不作为首选。
5.预防及注意事项:
避免过于剧烈的头部动作:如快速起身、弯腰等,减少眩晕发作的机会。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度锻炼,对于维护整体健康也有帮助。
若躺下转头时频繁出现晕眩,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有效治疗以避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