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失眠的有效率在70%左右。它通过改变对睡眠的负面认知和行为来改善睡眠质量。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如渐进性肌肉放松和深呼吸练习能减少焦虑,从而促进入睡。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每天练习10-20分钟。
2.药物治疗:
短期使用安眠药:短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或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帮助快速入睡。这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使用褪黑素:褪黑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激素,有助于调节睡眠周期。适当补充褪黑素能够帮助部分人群改善睡眠。推荐剂量一般为1-3毫克,睡前30分钟服用。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和入睡,即使周末也要保持一致,这有助于建立生物钟,使身体更容易入睡。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咖啡因和酒精会干扰睡眠,应避免在下午和晚上摄入这类物质。一项研究显示,晚间饮用咖啡因会延长入睡时间约40分钟。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上述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建议在尝试这些方法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