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温度变化:早晨和上午地表温度迅速上升,空气中湿度相对较高,人体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散热困难,导致出汗增加。而下午随着空气流动增强,湿度降低,人体散热效率提高,出汗减少。
2.光照强度:上午阳光直射角度较大,辐射强度高,皮肤吸收更多的热量,加剧体温上升和出汗。下午太阳位置偏斜,辐射强度下降,皮肤吸收的热量减少,相应地出汗也减少。
3.生理节律:人体具有昼夜节律,早晨至中午期间新陈代谢相对旺盛,出汗功能活跃以帮助调节体温。下午随着生理节律变化,新陈代谢逐渐趋于稳定,出汗量自然减少。
适当关注天气变化和自身感受,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避免因过度出汗导致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