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关节液循环: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关节液会不断流动并在关节腔内形成更均匀的分布。此时,润滑作用增强,可以减少摩擦和压力对病变部位的刺激,从而减轻疼痛感。而在休息时,关节液循环减缓,可能导致关节腔局部压力增大或炎症因子集中在某一区域,引起疼痛。
2.炎症因子释放:炎症性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常伴随炎症因子的释放。这些因子在静止状态下容易聚集于关节周围,刺激神经末梢,造成疼痛。而活动过程中,加速血液循环可以促进炎症因子的扩散或代谢,从而减轻其对疼痛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3.肌肉张力变化:关节周围的肌肉在活动时会提供稳定性并分担部分压力,减轻关节表面的摩擦和负荷。在休息状态下,肌肉放松,关节本身承担更多压力,特别是在存在结构性损伤或软骨退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疼痛。
4.疼痛时间特征: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如骨关节炎多表现为活动后疼痛加重,而类风湿关节炎则可能在早晨僵硬或休息时疼痛加剧。出现“休息痛”的情况提示可能是炎症和软组织问题,以至于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关节炎患者应注意区分疼痛特征,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同时要根据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运动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