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痢疾是一种由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肠道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志贺氏菌和阿米巴原虫。这些病原体会侵入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2.当肠黏膜受到破坏时,会形成溃疡。溃疡的形成意味着肠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小血管暴露并渗血。随着大便通过受损的肠段,可能会导致出血现象。
3.由于肠道的炎症和溃疡,患者的大便可能混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液,甚至伴随脓液和黏液。由于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也可能增多,加重出血的频率。
在面对男性痢疾患者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时,应尽早进行医疗评估和适当治疗,以避免进一步的并发症。及时就医能有效控制感染和炎症过程,减少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