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代谢变化和酮体生成
在断食的第2到第3天,身体逐渐消耗完储存的肝糖原后,会转而使用脂肪分解产生能量。这一过程中会形成酮体。酮体的生成会引起代谢率增加,同时可能伴随热效应,引发出汗。
2.血糖水平波动
断食可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特别是在饮食高碳水化合物的人群中,这样的转变尤为明显。低血糖可能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心率上升、出汗等反应。
3.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断食初期,随着肝糖原的分解,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如钠和钾)会随尿液排出。这种脱水状态可能促使身体通过出汗进一步调节体温。
4.体温调节机制改变
在饥饿或断食状态下,身体可能调整其体温调控机制,以更有效地适应能量减少的状态。这种调整可能表现为短时间内出汗增多。
5.心理与情绪因素
长时间未进食可能带来某种程度的压力,尤其对不熟悉断食的人群。焦虑或紧张情绪也可能触发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出汗。
断食过程中大量出汗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同时伴有头晕、心悸、恶心或意识模糊,应立即停止断食并检查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或其他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