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崇峰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负压作用:拔罐是通过产生负压来刺激皮肤及其下的组织。强烈的负压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液体渗出进入皮肤表层,从而形成水泡。
2.局部温度变化:拔罐过程中,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加速了血液循环。这种热效应可能促使液体聚集在皮肤表面,使得一些敏感皮肤容易形成水泡。
3.皮肤厚薄差异:每个人的皮肤厚度和弹性不同,某些人尤其是皮肤较薄或较为敏感的人,更容易在拔罐后形成水泡。
4.拔罐时间过长:拔罐时间如果过长,皮肤处于长时间的高压状态,更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水泡的生成。
5.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对外界机械刺激更为敏感,在同样的拔罐操作下,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在拔罐后出现水泡,不必过于担心,一般情况下,这些水泡会自行愈合。避免刺破水泡以防感染,保持皮肤干净和干燥。如果水泡较大或者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寻求医生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