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监测体温:
使用体温计定期测量体温,腋下体温超过37.3°C视为发热;超过38.5°C时需要更关注。
如果体温高于38.5°C,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但需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2.观察整体状态:
注意孩子是否有精神萎靡、皮肤异常(如皮疹)、持续哭闹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现象,应尽快就医。
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例如腹泻、呕吐等,这可能提示其他系统的疾病。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机体消耗增加,保证适当饮水以防止脱水,种类可以是清水或淡盐水。
若孩子排尿减少或尿液颜色较深,也需警惕脱水的可能。
4.物理降温措施:
可用温水擦拭身体以帮助散热,擦拭部位以颈部、腋下和四肢为主。
避免使用酒精擦拭皮肤,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保持环境舒适:
房间温度适宜,建议在26-28°C之间,注意通风。
衣物穿着应适度,不可过厚导致热量难以散发,同时避免直接吹风。
6.排除隐匿病因:
如果持续发热且未找到明确原因,可能涉及隐匿性感染,如泌尿道感染、上消化道感染等,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如果体温长期不退或症状加重,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进一步评估感染可能性或其他潜在疾病,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