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性格与成长环境:部分人天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他们对外界刺激更加敏锐,容易产生紧张情绪。童年时期缺乏安全感、家庭教育过于严苛或频繁遭遇批评,也可能导致成年后胆小怕事。
2.心理因素:焦虑症是引起过度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会让人对日常问题产生过分担忧,社交恐惧症则表现为害怕与他人互动。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在经历重大负面事件后出现相似的反应。
3.生理机制:研究表明,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水平异常可能导致人对压力刺激反应过度,甚至产生强烈的紧张情绪。同时,内分泌系统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加重焦虑和不安。
4.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情绪障碍的病例往往增加发生概率,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对胆小怕事这一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5.社会经验:长期处于失败或受挫的环境中可能导致自信心下降,对新的挑战产生逃避心理。缺乏必要的社会技能训练也可能使个体在面对复杂情境时无所适从。
如果上述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应及时进行调整,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平时注意规律作息,加强运动锻炼,逐步培养自信心,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