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共病情况:多动症和抽动症有较高的共病率,约20%-60%的抽动症患者同时患有多动症,而30%左右的多动症患者也存在抽动症的表现。这种共病可能与两者共同涉及的神经回路,如多巴胺系统和皮质-纹状体通路异常有关。
2.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刺激剂(如哌甲酯)是多动症的一线药物,但可能加重部分患者的抽动症状。非刺激剂(如托莫西汀)对多动症有效且对抽动症的影响较小。对于抽动症明显的患者,可选择氟哌啶醇、硫必利等控制抽动症状。
行为干预:通过行为治疗、认知训练和家庭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冲动控制和情绪管理。
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精神科医生的指导,能缓解共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整体康复。
综合治疗:根据具体病情,结合药物、心理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进行个性化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策略。
3.疗效预期:部分患者的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好转,尤其是在青春期后。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持续存在症状。早期干预和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多动症和抽动症的治疗需要周期长、方案个性化,家长要耐心配合医疗团队,坚持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