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精神恍惚。数据显示,约30%以上的抑郁患者会出现注意力障碍和精神涣散的情况。
慢性压力或突发心理创伤,例如丧亲或失业,也可能引发类似的表现。
2.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
成人每天需要7-9小时睡眠,长期缺乏足够的睡眠会导致大脑无法充分恢复,进而造成精神萎靡和恍惚感。研究表明,连续48小时不睡觉会使注意力下降50%以上。
昼夜节律紊乱,如倒班工作或频繁的时差变化,会干扰大脑的正常运作。
3.营养不良或代谢问题
缺乏维生素B1、B12、铁和镁等元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代谢紊乱也常伴随精神恍惚的症状。
4.药物或毒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镇静剂或抗抑郁药,可能干扰大脑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诱发精神恍惚。
酒精、毒品过量使用或戒断期间也可导致类似表现。
5.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可能以精神恍惚作为早期表现之一。
脑部感染、中风、脑肿瘤等器质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这种症状。
6.其他原因
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等高热状态常伴精神疲惫和恍惚感。
长时间处于缺氧、脱水或高温等极端环境中,同样会影响认知状态。
精神恍惚的发生机制复杂,应从日常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及生理因素多方面考虑。如果这一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和治疗,以避免潜在病因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