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精神病药有什么危害

2025-03-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和健康问题,但这些风险通常需要根据药物种类、剂量以及个体差异具体评估。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权衡治疗收益与潜在风险。

1.代谢相关问题

二代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利培酮)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这种情况在30%至50%的患者中出现。

服药者可能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血脂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

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神经系统副作用

一代抗精神病药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包括震颤、肌张力障碍以及静坐不能,发生率可高达20%至40%。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该症状表现为面部、舌头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

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引发认知功能下降或注意力减退,一些研究发现老年患者长期服用后痴呆风险可能增加。

3.心血管系统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延长心电图QT间期,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发生概率约在1%左右。

伴随的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可能进一步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4.内分泌与性功能障碍

由于药物对多巴胺受体的抑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催乳素升高,表现为女性月经不调、男性乳腺发育或性欲下降。

性功能障碍在长期用药中较为常见,发生比例在10%至70%之间,与药物种类和剂量密切相关。

5.其他器官损害

某些药物可能轻微损害肝功能,尤其是在存在肝病或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尽管发生率相对较低。

6.依赖性与撤药效应

长时间服用后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戒断综合征,如恶心、失眠、焦虑或情绪波动。

部分药物可能造成心理依赖,患者可能产生对药物的过度依赖感。

合理使用精神病药物能够有效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必须定期复查身体状态,包括体重、血脂、血糖、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发现和管理潜在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