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方法。其主要目标是识别和改变导致焦虑的错误思维模式。系统脱敏法可以通过逐步接触焦虑源降低恐惧感。正念疗法强调专注于当下体验,有助于减少反复的消极思维。
2.药物干预: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但需短期使用以避免依赖。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也常用于治疗慢性焦虑。药物的选择应由精神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
3.运动与冥想: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或游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可以显著提升体内内啡肽水平并改善情绪状态。冥想和深呼吸练习能够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帮助降低紧张感。
4.饮食调节:避免过多咖啡因及酒精摄入,以免加重焦虑症状。均衡膳食,多摄取维生素B和镁元素丰富的食物,如香蕉、坚果和绿色蔬菜,可能对神经系统稳定有所帮助。
5.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支持小组沟通可以有效释放情绪压力。研究表明,与他人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能减少孤独感,从而增强心理韧性。
6.良好的作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有助于稳定大脑功能,减少焦虑诱发因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屏幕或进行刺激性活动以提高睡眠质量。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但可控的心理问题,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