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推荐睡眠时长
成年人(18-64岁):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这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
老年人(65岁及以上):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这可以帮助减少慢性疾病风险。
青少年(14-17岁):需睡8-10小时,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2.最佳入睡时间与起床时间
晚上10点至11点入睡被认为符合人体的自然生物节律。这个时间段内,褪黑素分泌较高,有利于进入深度睡眠。
早晨6点至7点起床更容易顺应日出带来的自然光线变化,从而帮助调节体内昼夜节律。
3.睡眠阶段的作用
深度睡眠通常在入睡后的前4-5小时发生,这是身体修复、免疫功能增强的重要时段,因此避免熬夜对健康至关重要。
快速眼动睡眠主要出现在后半夜,它与记忆整合、情绪调控密切相关,这也是保证足够睡眠时长的重要原因。
4.不规律作息的影响
长期晚睡会导致生物钟紊乱,提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肥胖的风险。
睡眠不足会引起注意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和免疫力减弱,甚至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包括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并改善整体健康状态。